[BR] 鼓:在原始時代已有,叫做“土鼓”,鼓框可能由陶土制成。另有一種鼉鼓,相傳黃帝在征伐蚩尤的涿鹿之戰中,曾九戰不勝,后受元女之教,造“夔牛鼓”80面,一震500里,連震300O里,以鼓聲大壯軍威,終于擒殺了蚩尤。 [BR][BR] 夔與鼉古文相通,據記載,夔其狀如牛,居于大澤,水陸兩棲,每到雷雨季節便發出令人振憾的吼叫,《山海經. 大荒東經》有:“雷澤有神,龍首人頭,鼓其腹而熙。”夔被先民奉為雷神和音樂之神。 [BR][BR] 其實夔就是鱷魚,鼉鼓就是用鱷魚皮作膜面的鼓,1978年,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發現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鼉鼓實物,距今4000多年,鼓腔用樹干制作,外施彩繪,鱷魚皮蒙面,高約一米,徑一端0.4米,另一端0.5米,出土時蒙面已朽,但鼓腔內仍可見散落的鱷魚皮。 [BR][BR] 自商代后,鼓有多種形制,1977年在湖北崇陽出土一件晚商至西周早期的銅制賁鼓,可能是仿牛皮制作,形如賁字,鼓面條紋清晰,工藝精美。 [BR][BR] 1960年和1975年,在云南祥云大波那和楚雄萬家壩出土了16件戰國時期的銅鼓,這是迄今所見年代最早的少數民族銅鼓。 [BR][BR] 后來發展到鼓身下有鼓座,鼓身上有羽毛作為裝飾,以動物皮革作為膜面,有代表性的實物如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的虎座鳥架鼓。曾侯乙墓也出土懸鼓。 [BR][BR][BR]自漢以來,鼓的形制多樣,用途甚廣,廣泛流傳?! ?[BR][BR] 在漢代興起的鼓吹樂中,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公元4世紀時,又有腰鼓、齊鼓、羯鼓、達卜等流行。 [BR][BR] 隋九部樂和唐十部樂中所用到的就有節鼓、檐鼓、都曇鼓、毛員鼓、答臘鼓、雞婁鼓、連鼓和桴鼓等10余種,此時并出現了一批優秀的鼓樂演奏者。 [BR][BR] 宋時在民間某些器樂合奏或供統治階級享樂的教坊樂部中,鼓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又有銃鼓流行, [BR][BR] 明清以來,隨著戲曲及其他民間音樂的進一步繁榮,鼓類樂器也相應地得到了發展。 [BR][BR] 在古代,鼓不僅用于祭祀、樂舞,它還是打擊敵人、驅除猛獸的號角和武器,并且是報時、報警的工具。古代常把鼓作為一項最隆重的禮儀。隨著社會的發展,鼓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民族樂隊、民間器樂合奏、各種戲劇、曲藝、歌舞、喜慶集會和勞動競賽等,都離不開鼓類樂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