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劉雪庵先生誕辰一百周年,12月15日晚上六點在教學樓208教室,臺北教育大學的趙琴教授舉行了一場題為《聽劉雪庵的歌唱在臺灣――兼論民族風格的詞曲寫作與演唱》的精彩講座。
趙琴教授不僅是臺北教育大學的教授,還是臺灣資深音樂節目制作、主持人,正是這些特殊身份,使她能夠站在一個長期從事“傳播”與“教育”工作者的立場,以劉雪庵為對象,經由學術研究、傳播調查、廣電音樂節目的制作播放、中國藝術歌曲音樂會的策劃主持等深入接觸后,來剖析這位具有極深文化涵養,卻走過顛沛流離的年代,卷入并經歷政治風暴的作曲家劉雪庵。
首先,趙教授告訴大家她本科是學聲樂的,自學唱歌以來她一直非常喜歡劉雪庵的歌,接下來的講座在她滿懷對作曲家的真摯熱愛之情中展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敘述:
一、前言
介紹該講座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二、劉雪庵的音樂背景
這一部分趙教授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講述
1、 顛沛流離的年代
1)1936年7月畢業于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
2)1939年任重慶中央訓練團音樂干部訓練班教員
3)1938至40年間曾編輯出版《戰歌》刊物
4)1941年劉雪庵應邀到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學院執教
5)“九一八”事變后,他是音專中最早以捍衛民族尊嚴來號召抗日的學生
6)1949年后任教各大學,1964任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教授詩詞樂章及理論作曲
2、百代唱片的作曲制作
“百代”是最早在中國灌錄及出版唱片的外商公司,百代網羅一流人才,劉雪庵就是當時被網羅的作曲家之一。1937年他創作的歌曲《長城謠》由百代出版,路明首唱;1947年周小燕錄制《長城謠》唱片發行國外,曾激發了歐美僑胞的愛國熱情;同年,周小燕演唱《紅豆詞》由百代灌錄成唱片。
3、為電影公司作曲
劉雪庵應上海藝華影片公司之邀,相繼為《桃花扇》、《小姐妹》等十余部電影譜寫插曲;1937年寫《何日君再來》原為探戈舞曲,后為電影《三星伴月》插曲,周璇主唱;1939年為香港抗戰電影《孤島天堂》寫主題曲《孤島天堂》,黎楚生寫詞;抗戰勝利,任中國電影制片廠影片配樂。正是這些佳作使他卷入政治風暴,引來諸多撻伐,命運坎坷。
三、劉雪庵的民族風格的詞曲寫作
該部分趙教授主要從兩個方面講述:
1、劉雪庵的歌曲創作
趙教授首先告訴大家她最早的文學養份是從「春柳春花」、「紗窗風雨黃昏后」、「騎驢灞橋」、「書聲琴韻」中對傳統的審美興味得到了初步的、感性的認知。
接著她總體介紹劉雪庵的創作風格:選好詞譜曲或詞曲并作;嚴謹要求詞曲緊密配合自然的民族化風格展現;曲調優美動聽、音域適中、詞意深遠有意義、富中華文化意境。
然后,她對劉雪庵的歌曲創作進行了歸納,把它分為四種類型:
1)抗戰歌曲
“九?一八”事變后,投入抗戰歌曲的寫作1937年作《長城謠》,該曲非常口語化,有著傳統民歌風格,富平易近人的親切感,并兼有抒情與敘事特點,得到廣泛傳唱。另外還譜寫了《離家》和《上前線》,與《松花江上》編成《流亡三部曲》(1937);創作的《巾幗英雄》描寫“巾幗不讓須眉”、“投筆從戎”的愛國情操;《柳條長》兼具戲劇性的剛柔并濟抗戰歌曲;另有《前線去》等廣泛傳唱。
2)婉約的抒情藝術歌曲
重視語言旋律與音樂旋律的自然搭配,比如:纏綿悱惻的《飄零的落花》,情趣婉約的經典藝術歌曲《紅豆詞》;《追尋》具勵志含意,順乎語勢的旋律進行,直接發抒情感;為李白詩譜曲的《春夜洛城聞笛》昂揚、開朗,旋律氣息寬廣,吟誦說白似的抒發思鄉情緒
3)雋永的國語流行歌曲
國語流行歌壇雋永的代表作:《何日君再來》,但是才華洋溢的劉雪庵卻和這首歌一樣的命運多舛。2005年,日本國家廣播公司NHK為此制作了名為《一首歌的故事》的紀錄,同年9月臺灣《光華雜志》配合此進行了報導。
4)部隊實用歌曲選輯
應中國空軍總部政治部邀請,譜了二十余首空軍歌曲,這些歌曲基于精神戰備的需要,鼓舞空軍軍心士氣,其歌詞本身活潑生動,洋溢劉雪庵特有的才情散放的動人音樂光芒,比如:“凌云御風去,報國把志伸,報國懷壯志,正好乘風飛去,用血汗永固中華魂”。但是非常具諷刺意味的是這樣具有忠貞愛國情懷的有志之士卻遭遇這樣的迫害。
2 、劉雪庵的歌詞創作
劉雪庵創作時一詞一曲,認真推敲,細細琢磨,多次反復試唱,直至完美境界。詞作純樸優美,無論長短句,均富深情。
其詞曲并作的歌有《飄零的落花》、《喜春來》、《中華兒女》、《雪花飛》、《春游》、《殺敵》、《歌勉空軍》等;作詞的有《采蓮謠》、《飛雁》、《踏雪尋梅》等10余首,都由黃自譜曲,家喻戶曉。
藝術歌曲本身,其本質上有精致的文學詞作,藉由歌唱,可提升學生文學能力,藉由歌詞中雋永的涵意,可涵養學生心性,藉由劉雪庵的詞曲作品中的民族風格與情感,可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感,提升鑒賞層次與審美品味,因此為教材所寫詞作,深富教育意義。
四、雪庵的歌在臺灣的傳播調查
1、卷入政治陰影
由于政治因素引導文化狀況,劉雪庵的某些歌在臺灣也一直被列為禁歌。
2、歌曲在臺灣學校音樂教育中傳唱的貢獻和影響
1)“商務版教科書”中的歌曲對臺灣樂教的影響
黃自在1932年與應尚能、張玉珍、 韋瀚章等4人編寫《復興初級中學教科書》在6冊教材共69首新曲中,有由劉雪庵譯、填詞并創作歌曲無數。劉雪庵的歌曲,隨著編入各時期不同的教科書中,而流傳開來。
2)劉雪庵歌曲在國中、高中音樂教學中之運用
國中音樂教師在藝術歌曲教學時,透過問卷調查,依學生喜愛度排序,劉雪庵寫詞、黃自作曲的《踏雪尋梅》及《采蓮謠》,名列前矛;歷年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最近三次修訂審訂本中,歌曲編入的曲目及出現于審訂本中的次數,《采蓮謠》(4)、《踏雪尋梅》(1);審訂中國藝術歌曲作為高中歌樂教材“適切性”的問卷調查,《踏雪尋梅》名列前10名,《采蓮謠》為初、高中音樂教科書中的熱門歌曲。
3)國民中小學國文、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歌曲運用
學習將數字相機影像處理流程,討論各種保存回憶的方式,教師播放學生熟悉的中國藝術歌曲:劉雪庵的《紅豆詞》,引起興趣,并發表聽后感
4)學校教育推廣部及音樂社教單位的劉雪庵歌曲運用
文大教育推廣部華岡音樂教學體系;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監制的《兒童歌謠曲集》、《高中校園歌曲》,臺灣省立交響樂團演出,指揮:陳澄雄;《民歌鄉宴》活動的推廣。
3、在軍中傳唱的意義與價值
對我國的海軍空軍健兒的保家衛國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舞。
4、傳播媒體
1)廣播、電視
《你喜愛的歌》趙琴制作、主持;《大家唱》電視專輯,趙琴制作、主持,唱《采蓮謠》、《踏雪尋媒》、《紅豆詞》、《長城謠》、《飄零的落花》、《春夜洛城聞笛》等歌曲;另有專題音樂會如《抗戰歌曲演唱會》、《名家名歌之夜》、《歌聲滿人間》、《華人音樂經典歌曲》、《中國古典詩詞歌曲》。
2)網際網絡(唱談劉雪庵的歌)
趙琴臺大美育音樂講座:《“五四”后的中國歌樂新風貌》10講(1~10),《“五四”八十音樂回顧》14講(2~4),《20世紀中國近代音樂的發展概貌》46講(6~4),據趙琴教授告訴大家,這些講座在網站上均可以下載;國小音樂科學習加油站(線上音樂教室):劉雪庵音樂網站。
5、音樂展演活動(演唱劉雪庵的歌曲,廣泛傳唱)
文建會策劃主辦,趙琴制作并主持抗戰勝利五十周年“紀念音樂會”;《中國藝術歌曲之夜》音樂會(1~12);趙琴制作并主持了:《華人音樂經典歌曲》、《中國古典詩詞歌曲》、《名家名歌之夜》、《歌聲滿人間》和《大家唱》巡回演唱會。
6、音樂聲光出版品:劉雪庵作品唱片集等出版品
由海內外聲樂家及合唱團演出,收錄劉雪庵藝術歌曲及抗日救亡歌曲等;“大家唱”唱片專集,收錄劉雪庵為“教材“、為“社教”所寫歌曲;女高音陳明律演唱劉雪庵CD專輯;
歌唱家以“中國藝術歌曲”為題灌錄CD,演唱劉雪庵歌曲者無數,如:任蓉、范宇文、簡文秀、林惠珍、曾道雄、陳榮光等。
「串起童年的聲音」兒童歌謠曲集;臺灣省國民中小學校校園歌曲,國民中學篇、高中校園歌曲篇;臺灣交響樂團1999年邀約臺灣聲樂名家演唱,指揮:陳澄雄;唱片公司的專輯中選錄劉雪庵經典歌曲;滾石唱片的近代中國歌曲藝術經典;上揚唱片的(懷古名曲)流行名曲改編的管弦樂演奏版本的華夏詩篇。
五、解析、欣賞名家唱法‧風情萬種
在這個部分和第六部分趙琴教授介紹了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歌唱家對劉雪庵歌曲的不同詮釋,并用具體的音像資料以感性方式呈現給聽眾,讓聽眾打分和評價。
1、斯義桂唱劉雪庵的歌
男低音斯義桂先生1966年、1967年獲巴黎國家唱片學會獎;1957、1960年代斯義桂在臺北舉行演唱會;中廣公司擁有實況錄音《紅豆詞》、《長城謠》。詩人余光中在臺灣聽斯議桂詠嘆的低音即贈詩:
似水的鄉音里,你磁性的歌吟搖船一樣搖我回對岸
搖回那抗戰的年代啊抗戰搖醒熱血澎湃的從前
2、臺灣聲樂名家唱劉雪庵的歌
如陳明律、劉塞云、任蓉、范宇文、簡文秀、林惠珍、曾道雄、陳榮光、李洪深、文以莊、邱玉蘭、周同芳、朱苔麗、林祥園等。
3、鄧麗君、蔡琴、許景淳等歌星唱劉雪庵的歌
鄧麗君《何日君再來》、蔡琴《飄零的落花》、許景淳唱《追尋》《飄零的落花》。
六、“劉雪庵的歌 ”視聽,影音資料實例播出
1、 斯義桂唱《紅豆詞》
2、 李洪深 《長城謠》
3、 朱世熊唱《長城謠》
4、文以莊唱《巾幗英雄》
5、文以莊唱《柳條長》
6、女作家文友合唱團《離家》
7、聯合大合唱《凱旋》
8、周同芳唱《春夜洛城聞笛》
9、朱苔麗唱《采蓮謠》
10、邱玉蘭唱《紅豆詞》
11、林祥園唱《長城謠》
12、范宇文唱《追尋》陳明律唱《布谷》
13、鄧麗君唱《何日君再來》
14、許景淳唱《追尋》、《飄零的落花》
遺憾的是,由于趙教授帶來的鄧麗君演唱的《何日君再來》DVD在我們的設備上只能播放伴奏,不能成功轉換為演唱版,所幸大家對這首歌曲都非常熟悉,也就稍許彌補了缺憾。聽完不同的歌唱家和歌星對劉雪庵歌曲的不同詮釋,講座現場大家都明顯感覺出歌星用自然的中國民族風味唱法比西洋的美聲唱法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講座的生動補充
作為劉雪庵先生的學生DD我校聲樂系倪瑞霖教授對趙琴教授的講座作了一個生動的補充:
1、“九一八”事變后,劉雪庵是音專中最早以捍衛民族尊嚴來號召抗日的學生。當時的日本首相近衛文閭的弟弟日本音樂家近衛秀閭想送鋼琴給上海音專,但是遭到了以他和當時的院長蕭友梅先生為首的愛國有志之士的嚴詞拒絕。
2、八十年代初,劉倪教授和幾個音專的同事去北京探望他,一進劉先生的家,偌大的客廳沒有一件家具,已經失明的劉先生坐在一張他小兒子為他定做的椅子上,椅子坐位上挖了一個洞,下面放了一個馬桶,椅子的扶手之間用一根木棍橫著以免他摔下來,扶手上掛了幾個饅頭,餓了就啃啃。當劉先生聽說母校的人去看望他了,他的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這么悲慘的場景,當倪老師描述的時候,多少聽眾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啊。
縱觀該講座,趙教授從下列途徑DD音樂教育、傳播媒體、音樂展演活動,及音樂聲光出版品之匯集與分析,來了解劉雪庵歌曲在不同領域中流傳發展的狀況,歷年來臺灣初、高中音樂教科書中,劉雪庵歌曲在音樂欣賞課程教學上的應用與影響,在軍中傳唱的意義與價值,再與臺灣文化的發展作對照整理,以分析其間的交互影響。
趙教授從一個民族音樂學者的角度切入觀察,省思民族風格的詞曲寫作與演唱,并解析、探討各家唱法的美學層面,以彰顯劉雪庵的作歌才情及其關懷大眾樂教的音樂家情懷。
附:趙琴簡歷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民族音樂學博士、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音樂史碩士、臺灣師大音樂系聲樂學士。現任臺大美育系音樂講座主持人;臺北教育大學、世界新聞大學廣電學院研究所兼任教授;文建會《臺灣音樂館》系列叢書主編、撰文;各報刊、雜志音樂專欄作者;佳音電臺音樂講座;臺灣民族音樂學會理事。曾應美國新聞總署與法國文化部邀約,以訪問學者身份,考察音樂與廣播等相關設施;出席國際音樂學術會議發表之中、英文論文,刊登美國、日本、中國大陸、臺灣的學術期刊與通俗報刊、雜志。曾任臺灣民族學會秘書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于巴黎總部之連續六屆“國際現代音樂交流大會”創新作品評審(1996DD2001);西德科隆「德國之聲」主編兼音樂節目制作、主持人,制作“中國音樂專題”電視與現場音樂會數十場。“金鐘獎”終身成就特別獎(2002)。
趙琴教授不僅是臺北教育大學的教授,還是臺灣資深音樂節目制作、主持人,正是這些特殊身份,使她能夠站在一個長期從事“傳播”與“教育”工作者的立場,以劉雪庵為對象,經由學術研究、傳播調查、廣電音樂節目的制作播放、中國藝術歌曲音樂會的策劃主持等深入接觸后,來剖析這位具有極深文化涵養,卻走過顛沛流離的年代,卷入并經歷政治風暴的作曲家劉雪庵。
首先,趙教授告訴大家她本科是學聲樂的,自學唱歌以來她一直非常喜歡劉雪庵的歌,接下來的講座在她滿懷對作曲家的真摯熱愛之情中展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敘述:
一、前言
介紹該講座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二、劉雪庵的音樂背景
這一部分趙教授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講述
1、 顛沛流離的年代
1)1936年7月畢業于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
2)1939年任重慶中央訓練團音樂干部訓練班教員
3)1938至40年間曾編輯出版《戰歌》刊物
4)1941年劉雪庵應邀到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學院執教
5)“九一八”事變后,他是音專中最早以捍衛民族尊嚴來號召抗日的學生
6)1949年后任教各大學,1964任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教授詩詞樂章及理論作曲
2、百代唱片的作曲制作
“百代”是最早在中國灌錄及出版唱片的外商公司,百代網羅一流人才,劉雪庵就是當時被網羅的作曲家之一。1937年他創作的歌曲《長城謠》由百代出版,路明首唱;1947年周小燕錄制《長城謠》唱片發行國外,曾激發了歐美僑胞的愛國熱情;同年,周小燕演唱《紅豆詞》由百代灌錄成唱片。
3、為電影公司作曲
劉雪庵應上海藝華影片公司之邀,相繼為《桃花扇》、《小姐妹》等十余部電影譜寫插曲;1937年寫《何日君再來》原為探戈舞曲,后為電影《三星伴月》插曲,周璇主唱;1939年為香港抗戰電影《孤島天堂》寫主題曲《孤島天堂》,黎楚生寫詞;抗戰勝利,任中國電影制片廠影片配樂。正是這些佳作使他卷入政治風暴,引來諸多撻伐,命運坎坷。
三、劉雪庵的民族風格的詞曲寫作
該部分趙教授主要從兩個方面講述:
1、劉雪庵的歌曲創作
趙教授首先告訴大家她最早的文學養份是從「春柳春花」、「紗窗風雨黃昏后」、「騎驢灞橋」、「書聲琴韻」中對傳統的審美興味得到了初步的、感性的認知。
接著她總體介紹劉雪庵的創作風格:選好詞譜曲或詞曲并作;嚴謹要求詞曲緊密配合自然的民族化風格展現;曲調優美動聽、音域適中、詞意深遠有意義、富中華文化意境。
然后,她對劉雪庵的歌曲創作進行了歸納,把它分為四種類型:
1)抗戰歌曲
“九?一八”事變后,投入抗戰歌曲的寫作1937年作《長城謠》,該曲非常口語化,有著傳統民歌風格,富平易近人的親切感,并兼有抒情與敘事特點,得到廣泛傳唱。另外還譜寫了《離家》和《上前線》,與《松花江上》編成《流亡三部曲》(1937);創作的《巾幗英雄》描寫“巾幗不讓須眉”、“投筆從戎”的愛國情操;《柳條長》兼具戲劇性的剛柔并濟抗戰歌曲;另有《前線去》等廣泛傳唱。
2)婉約的抒情藝術歌曲
重視語言旋律與音樂旋律的自然搭配,比如:纏綿悱惻的《飄零的落花》,情趣婉約的經典藝術歌曲《紅豆詞》;《追尋》具勵志含意,順乎語勢的旋律進行,直接發抒情感;為李白詩譜曲的《春夜洛城聞笛》昂揚、開朗,旋律氣息寬廣,吟誦說白似的抒發思鄉情緒
3)雋永的國語流行歌曲
國語流行歌壇雋永的代表作:《何日君再來》,但是才華洋溢的劉雪庵卻和這首歌一樣的命運多舛。2005年,日本國家廣播公司NHK為此制作了名為《一首歌的故事》的紀錄,同年9月臺灣《光華雜志》配合此進行了報導。
4)部隊實用歌曲選輯
應中國空軍總部政治部邀請,譜了二十余首空軍歌曲,這些歌曲基于精神戰備的需要,鼓舞空軍軍心士氣,其歌詞本身活潑生動,洋溢劉雪庵特有的才情散放的動人音樂光芒,比如:“凌云御風去,報國把志伸,報國懷壯志,正好乘風飛去,用血汗永固中華魂”。但是非常具諷刺意味的是這樣具有忠貞愛國情懷的有志之士卻遭遇這樣的迫害。
2 、劉雪庵的歌詞創作
劉雪庵創作時一詞一曲,認真推敲,細細琢磨,多次反復試唱,直至完美境界。詞作純樸優美,無論長短句,均富深情。
其詞曲并作的歌有《飄零的落花》、《喜春來》、《中華兒女》、《雪花飛》、《春游》、《殺敵》、《歌勉空軍》等;作詞的有《采蓮謠》、《飛雁》、《踏雪尋梅》等10余首,都由黃自譜曲,家喻戶曉。
藝術歌曲本身,其本質上有精致的文學詞作,藉由歌唱,可提升學生文學能力,藉由歌詞中雋永的涵意,可涵養學生心性,藉由劉雪庵的詞曲作品中的民族風格與情感,可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感,提升鑒賞層次與審美品味,因此為教材所寫詞作,深富教育意義。
四、雪庵的歌在臺灣的傳播調查
1、卷入政治陰影
由于政治因素引導文化狀況,劉雪庵的某些歌在臺灣也一直被列為禁歌。
2、歌曲在臺灣學校音樂教育中傳唱的貢獻和影響
1)“商務版教科書”中的歌曲對臺灣樂教的影響
黃自在1932年與應尚能、張玉珍、 韋瀚章等4人編寫《復興初級中學教科書》在6冊教材共69首新曲中,有由劉雪庵譯、填詞并創作歌曲無數。劉雪庵的歌曲,隨著編入各時期不同的教科書中,而流傳開來。
2)劉雪庵歌曲在國中、高中音樂教學中之運用
國中音樂教師在藝術歌曲教學時,透過問卷調查,依學生喜愛度排序,劉雪庵寫詞、黃自作曲的《踏雪尋梅》及《采蓮謠》,名列前矛;歷年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最近三次修訂審訂本中,歌曲編入的曲目及出現于審訂本中的次數,《采蓮謠》(4)、《踏雪尋梅》(1);審訂中國藝術歌曲作為高中歌樂教材“適切性”的問卷調查,《踏雪尋梅》名列前10名,《采蓮謠》為初、高中音樂教科書中的熱門歌曲。
3)國民中小學國文、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歌曲運用
學習將數字相機影像處理流程,討論各種保存回憶的方式,教師播放學生熟悉的中國藝術歌曲:劉雪庵的《紅豆詞》,引起興趣,并發表聽后感
4)學校教育推廣部及音樂社教單位的劉雪庵歌曲運用
文大教育推廣部華岡音樂教學體系;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監制的《兒童歌謠曲集》、《高中校園歌曲》,臺灣省立交響樂團演出,指揮:陳澄雄;《民歌鄉宴》活動的推廣。
3、在軍中傳唱的意義與價值
對我國的海軍空軍健兒的保家衛國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舞。
4、傳播媒體
1)廣播、電視
《你喜愛的歌》趙琴制作、主持;《大家唱》電視專輯,趙琴制作、主持,唱《采蓮謠》、《踏雪尋媒》、《紅豆詞》、《長城謠》、《飄零的落花》、《春夜洛城聞笛》等歌曲;另有專題音樂會如《抗戰歌曲演唱會》、《名家名歌之夜》、《歌聲滿人間》、《華人音樂經典歌曲》、《中國古典詩詞歌曲》。
2)網際網絡(唱談劉雪庵的歌)
趙琴臺大美育音樂講座:《“五四”后的中國歌樂新風貌》10講(1~10),《“五四”八十音樂回顧》14講(2~4),《20世紀中國近代音樂的發展概貌》46講(6~4),據趙琴教授告訴大家,這些講座在網站上均可以下載;國小音樂科學習加油站(線上音樂教室):劉雪庵音樂網站。
5、音樂展演活動(演唱劉雪庵的歌曲,廣泛傳唱)
文建會策劃主辦,趙琴制作并主持抗戰勝利五十周年“紀念音樂會”;《中國藝術歌曲之夜》音樂會(1~12);趙琴制作并主持了:《華人音樂經典歌曲》、《中國古典詩詞歌曲》、《名家名歌之夜》、《歌聲滿人間》和《大家唱》巡回演唱會。
6、音樂聲光出版品:劉雪庵作品唱片集等出版品
由海內外聲樂家及合唱團演出,收錄劉雪庵藝術歌曲及抗日救亡歌曲等;“大家唱”唱片專集,收錄劉雪庵為“教材“、為“社教”所寫歌曲;女高音陳明律演唱劉雪庵CD專輯;
歌唱家以“中國藝術歌曲”為題灌錄CD,演唱劉雪庵歌曲者無數,如:任蓉、范宇文、簡文秀、林惠珍、曾道雄、陳榮光等。
「串起童年的聲音」兒童歌謠曲集;臺灣省國民中小學校校園歌曲,國民中學篇、高中校園歌曲篇;臺灣交響樂團1999年邀約臺灣聲樂名家演唱,指揮:陳澄雄;唱片公司的專輯中選錄劉雪庵經典歌曲;滾石唱片的近代中國歌曲藝術經典;上揚唱片的(懷古名曲)流行名曲改編的管弦樂演奏版本的華夏詩篇。
五、解析、欣賞名家唱法‧風情萬種
在這個部分和第六部分趙琴教授介紹了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歌唱家對劉雪庵歌曲的不同詮釋,并用具體的音像資料以感性方式呈現給聽眾,讓聽眾打分和評價。
1、斯義桂唱劉雪庵的歌
男低音斯義桂先生1966年、1967年獲巴黎國家唱片學會獎;1957、1960年代斯義桂在臺北舉行演唱會;中廣公司擁有實況錄音《紅豆詞》、《長城謠》。詩人余光中在臺灣聽斯議桂詠嘆的低音即贈詩:
似水的鄉音里,你磁性的歌吟搖船一樣搖我回對岸
搖回那抗戰的年代啊抗戰搖醒熱血澎湃的從前
2、臺灣聲樂名家唱劉雪庵的歌
如陳明律、劉塞云、任蓉、范宇文、簡文秀、林惠珍、曾道雄、陳榮光、李洪深、文以莊、邱玉蘭、周同芳、朱苔麗、林祥園等。
3、鄧麗君、蔡琴、許景淳等歌星唱劉雪庵的歌
鄧麗君《何日君再來》、蔡琴《飄零的落花》、許景淳唱《追尋》《飄零的落花》。
六、“劉雪庵的歌 ”視聽,影音資料實例播出
1、 斯義桂唱《紅豆詞》
2、 李洪深 《長城謠》
3、 朱世熊唱《長城謠》
4、文以莊唱《巾幗英雄》
5、文以莊唱《柳條長》
6、女作家文友合唱團《離家》
7、聯合大合唱《凱旋》
8、周同芳唱《春夜洛城聞笛》
9、朱苔麗唱《采蓮謠》
10、邱玉蘭唱《紅豆詞》
11、林祥園唱《長城謠》
12、范宇文唱《追尋》陳明律唱《布谷》
13、鄧麗君唱《何日君再來》
14、許景淳唱《追尋》、《飄零的落花》
遺憾的是,由于趙教授帶來的鄧麗君演唱的《何日君再來》DVD在我們的設備上只能播放伴奏,不能成功轉換為演唱版,所幸大家對這首歌曲都非常熟悉,也就稍許彌補了缺憾。聽完不同的歌唱家和歌星對劉雪庵歌曲的不同詮釋,講座現場大家都明顯感覺出歌星用自然的中國民族風味唱法比西洋的美聲唱法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講座的生動補充
作為劉雪庵先生的學生DD我校聲樂系倪瑞霖教授對趙琴教授的講座作了一個生動的補充:
1、“九一八”事變后,劉雪庵是音專中最早以捍衛民族尊嚴來號召抗日的學生。當時的日本首相近衛文閭的弟弟日本音樂家近衛秀閭想送鋼琴給上海音專,但是遭到了以他和當時的院長蕭友梅先生為首的愛國有志之士的嚴詞拒絕。
2、八十年代初,劉倪教授和幾個音專的同事去北京探望他,一進劉先生的家,偌大的客廳沒有一件家具,已經失明的劉先生坐在一張他小兒子為他定做的椅子上,椅子坐位上挖了一個洞,下面放了一個馬桶,椅子的扶手之間用一根木棍橫著以免他摔下來,扶手上掛了幾個饅頭,餓了就啃啃。當劉先生聽說母校的人去看望他了,他的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這么悲慘的場景,當倪老師描述的時候,多少聽眾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啊。
縱觀該講座,趙教授從下列途徑DD音樂教育、傳播媒體、音樂展演活動,及音樂聲光出版品之匯集與分析,來了解劉雪庵歌曲在不同領域中流傳發展的狀況,歷年來臺灣初、高中音樂教科書中,劉雪庵歌曲在音樂欣賞課程教學上的應用與影響,在軍中傳唱的意義與價值,再與臺灣文化的發展作對照整理,以分析其間的交互影響。
趙教授從一個民族音樂學者的角度切入觀察,省思民族風格的詞曲寫作與演唱,并解析、探討各家唱法的美學層面,以彰顯劉雪庵的作歌才情及其關懷大眾樂教的音樂家情懷。
附:趙琴簡歷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民族音樂學博士、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音樂史碩士、臺灣師大音樂系聲樂學士。現任臺大美育系音樂講座主持人;臺北教育大學、世界新聞大學廣電學院研究所兼任教授;文建會《臺灣音樂館》系列叢書主編、撰文;各報刊、雜志音樂專欄作者;佳音電臺音樂講座;臺灣民族音樂學會理事。曾應美國新聞總署與法國文化部邀約,以訪問學者身份,考察音樂與廣播等相關設施;出席國際音樂學術會議發表之中、英文論文,刊登美國、日本、中國大陸、臺灣的學術期刊與通俗報刊、雜志。曾任臺灣民族學會秘書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于巴黎總部之連續六屆“國際現代音樂交流大會”創新作品評審(1996DD2001);西德科隆「德國之聲」主編兼音樂節目制作、主持人,制作“中國音樂專題”電視與現場音樂會數十場。“金鐘獎”終身成就特別獎(2002)。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