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千龍網報道,2月12日,中國音樂家協會小提琴考級組首次把考點搬到了京郊平谷,為這里的85名考生舉行通級考試。
送考下鄉,在全國還是第一次。
平谷區東高村鎮,舉世聞名的小提琴制造之鄉。全世界每生產3把小提琴,就有一把來自這里。該鎮以年產小提琴26萬把的產量居世界小提琴產區之首。做了20多年的小提琴,父輩們卻沒有人會拉。如今,小提琴課成了鎮里200多名小學生的必修課。
小提琴考級平谷設專場
2月12日一大早,5歲的小琴童張煒林在媽媽的陪同下,冒著小雨來到平谷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考點,打開琴盒,有模有樣地練習起來。G大調練習曲、《八月桂花香》……一支支優美的小提琴曲從琴弓下流淌而出。
今天,將有84名考生和他一起,參加小提琴考級。
“柴亮優美,林耀基渾厚,呂思清聽著舒服。”平谷一小六年級學生馬嘯侃侃而談。他是這次考試中唯一一個報考六級的學生,也是報考級別最高的學生。他說柴亮、林耀基、呂思清都是他的偶像,可是在學小提琴之前,他連這些人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學小提琴,讓他進入了一個“高貴的藝術世界”。
“每次陪著孩子一起來上課,老師講的我也都跟著學。現在我們家看電視,有小提琴演出的必看。”三十多歲的張華是陪著7歲的女兒來考試的,在琴童女兒的影響下,藝術欣賞成了她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么多郊區孩子學習小提琴,我們還是頭一次聽說,非常受感動。”文化部全國藝術考級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演奏員、本次小提琴考級專家組組長蔣雄達先生說,“平谷我以前來過,印象就是很窮。沒想到現在這里成了世界第一的小提琴產區,而且還將提琴制造業和兒童小提琴教育結合起來,這將會為平谷贏得完全不同的社會聲譽,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200農家娃變身琴童
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春節,大年初五,崔永元版的“春節聯歡晚會”《小崔說事春節特別節目》中,來自東高村鎮的8個農家娃演奏的小提琴合奏曲《歡樂頌》,讓現場觀眾驚嘆不已。
把這8個農村孩子送上央視舞臺的,是一個鄉村音樂教師。在他手下,200多農家娃變身琴童。
他就是今年55歲的東高村鎮大旺務小學音樂老師高德發。
1998年,鎮上最大的小提琴制造廠――華東提琴廠贈送給學校11把小提琴,一把是成年人用的44號琴,10把是小學生用的41號琴。
“不能放著不讓它出聲啊!”當這些過去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樂器擺在面前的時候,一直渴望能夠學習一門樂器的高老師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自學演奏小提琴。
高老師買來了《小提琴演奏法》、《小提琴練習曲》等書籍,帶著10個孩子,自學起了小提琴。到2007年,小提琴課成了大旺務小學3至5年級學生的音樂課,每周一節。截至目前,高老師累計教會了200多名小學生拉小提琴。
在平谷區,還有很多人像高老師一樣,因為當地生產提琴愛上了拉琴。
今年47歲的宋巍是一名剛剛退休的幼兒教師,她每周堅持到青少年活動中心和孩子們一起學拉小提琴。“我丈夫和叔叔都是做小提琴的,將來等我學會了,也能幫他們試試琴什么的。”
在平谷,這樣的成年人越來越多。
“造琴之鄉”成“演奏之鄉”
2007年9月10日,平谷區教師節表彰大會。第一個開場節目。舞臺上,30名身穿白色連衣裙的小學老師呈花瓣造型席地而坐;他們身后,60名小學生站成三排,穿著紅格子短裙、短褲。每個人的手里,都拿著一把小提琴。
第一支曲子,《t河頌》。全場鴉雀無聲。第二支曲子,《龍的傳人》。當第一個音符跳出的時候,從觀眾背后,40個孩子排成兩隊,拉著小提琴從甬道上走向舞臺。
全場掌聲雷動。老師們都哭了。他們沒想到,平谷師生的小提琴拉得這么好!他們更沒想到,把“提琴之聲”留在“提琴之鄉”的夢想,這么快就實現了!
“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是樂器中的皇后。小提琴能夠模仿人聲,它代表的是少女,清脆、歡快、明朗……”2006年10月12日,平谷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四層的教室里,來自全區18所小學的35位小學音樂教師,聽起了他們人生中第一堂小提琴課,也拉開了平谷區“提琴之聲”工程的大幕。“提琴之聲”工程由政府出資、出場地、找時間,先免費培訓小學音樂老師,再通過他們,在小學生中間推廣普及小提琴。工程實施兩年來,累計培訓600余課時,已使全區600余人學會拉小提琴,并有近百人通過了小提琴一級考試,水平最高的學生,已達到8級水平。
送考下鄉,在全國還是第一次。
平谷區東高村鎮,舉世聞名的小提琴制造之鄉。全世界每生產3把小提琴,就有一把來自這里。該鎮以年產小提琴26萬把的產量居世界小提琴產區之首。做了20多年的小提琴,父輩們卻沒有人會拉。如今,小提琴課成了鎮里200多名小學生的必修課。
小提琴考級平谷設專場
2月12日一大早,5歲的小琴童張煒林在媽媽的陪同下,冒著小雨來到平谷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考點,打開琴盒,有模有樣地練習起來。G大調練習曲、《八月桂花香》……一支支優美的小提琴曲從琴弓下流淌而出。
今天,將有84名考生和他一起,參加小提琴考級。
“柴亮優美,林耀基渾厚,呂思清聽著舒服。”平谷一小六年級學生馬嘯侃侃而談。他是這次考試中唯一一個報考六級的學生,也是報考級別最高的學生。他說柴亮、林耀基、呂思清都是他的偶像,可是在學小提琴之前,他連這些人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學小提琴,讓他進入了一個“高貴的藝術世界”。
“每次陪著孩子一起來上課,老師講的我也都跟著學。現在我們家看電視,有小提琴演出的必看。”三十多歲的張華是陪著7歲的女兒來考試的,在琴童女兒的影響下,藝術欣賞成了她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么多郊區孩子學習小提琴,我們還是頭一次聽說,非常受感動。”文化部全國藝術考級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演奏員、本次小提琴考級專家組組長蔣雄達先生說,“平谷我以前來過,印象就是很窮。沒想到現在這里成了世界第一的小提琴產區,而且還將提琴制造業和兒童小提琴教育結合起來,這將會為平谷贏得完全不同的社會聲譽,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200農家娃變身琴童
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春節,大年初五,崔永元版的“春節聯歡晚會”《小崔說事春節特別節目》中,來自東高村鎮的8個農家娃演奏的小提琴合奏曲《歡樂頌》,讓現場觀眾驚嘆不已。
把這8個農村孩子送上央視舞臺的,是一個鄉村音樂教師。在他手下,200多農家娃變身琴童。
他就是今年55歲的東高村鎮大旺務小學音樂老師高德發。
1998年,鎮上最大的小提琴制造廠――華東提琴廠贈送給學校11把小提琴,一把是成年人用的44號琴,10把是小學生用的41號琴。
“不能放著不讓它出聲啊!”當這些過去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樂器擺在面前的時候,一直渴望能夠學習一門樂器的高老師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自學演奏小提琴。
高老師買來了《小提琴演奏法》、《小提琴練習曲》等書籍,帶著10個孩子,自學起了小提琴。到2007年,小提琴課成了大旺務小學3至5年級學生的音樂課,每周一節。截至目前,高老師累計教會了200多名小學生拉小提琴。
在平谷區,還有很多人像高老師一樣,因為當地生產提琴愛上了拉琴。
今年47歲的宋巍是一名剛剛退休的幼兒教師,她每周堅持到青少年活動中心和孩子們一起學拉小提琴。“我丈夫和叔叔都是做小提琴的,將來等我學會了,也能幫他們試試琴什么的。”
在平谷,這樣的成年人越來越多。
“造琴之鄉”成“演奏之鄉”
2007年9月10日,平谷區教師節表彰大會。第一個開場節目。舞臺上,30名身穿白色連衣裙的小學老師呈花瓣造型席地而坐;他們身后,60名小學生站成三排,穿著紅格子短裙、短褲。每個人的手里,都拿著一把小提琴。
第一支曲子,《t河頌》。全場鴉雀無聲。第二支曲子,《龍的傳人》。當第一個音符跳出的時候,從觀眾背后,40個孩子排成兩隊,拉著小提琴從甬道上走向舞臺。
全場掌聲雷動。老師們都哭了。他們沒想到,平谷師生的小提琴拉得這么好!他們更沒想到,把“提琴之聲”留在“提琴之鄉”的夢想,這么快就實現了!
“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是樂器中的皇后。小提琴能夠模仿人聲,它代表的是少女,清脆、歡快、明朗……”2006年10月12日,平谷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四層的教室里,來自全區18所小學的35位小學音樂教師,聽起了他們人生中第一堂小提琴課,也拉開了平谷區“提琴之聲”工程的大幕。“提琴之聲”工程由政府出資、出場地、找時間,先免費培訓小學音樂老師,再通過他們,在小學生中間推廣普及小提琴。工程實施兩年來,累計培訓600余課時,已使全區600余人學會拉小提琴,并有近百人通過了小提琴一級考試,水平最高的學生,已達到8級水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