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齊魯網報導,一件在中國古代樂器史上已經消失的樂器,“非遺”普查中不僅在山東省青州市被重新發現,而且還是有著活態傳承的技藝,使得中國拉弦樂器的歷史比西方早了1500年。這件可以說具有“活化石”意義的樂器就是青州挫琴。
在6月13日全國第四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青州挫琴正在逐級申報省級“非遺”保護名錄和國家級保護名錄,使這個可能在全國都失傳的樂器很好地傳承下去。挫琴是一種流傳于我國古代的形制獨特的樂器,由琴面、琴底、琴頭、琴尾、琴岳、琴碼、琴軸、琴弦及琴弓組成。在演奏時,擊弦是一種常用的弓法,有農村藝人稱其為“打琴”;因為用涂了松香的高粱稈擦弦時與用銼銼物相似,所以也有的挫琴藝人稱其為“銼琴”,而書寫時為圖簡便又約定俗成地寫作“挫琴”。
在6月13日全國第四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青州挫琴正在逐級申報省級“非遺”保護名錄和國家級保護名錄,使這個可能在全國都失傳的樂器很好地傳承下去。挫琴是一種流傳于我國古代的形制獨特的樂器,由琴面、琴底、琴頭、琴尾、琴岳、琴碼、琴軸、琴弦及琴弓組成。在演奏時,擊弦是一種常用的弓法,有農村藝人稱其為“打琴”;因為用涂了松香的高粱稈擦弦時與用銼銼物相似,所以也有的挫琴藝人稱其為“銼琴”,而書寫時為圖簡便又約定俗成地寫作“挫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