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民族樂器,聲音清脆、明亮,給人以歡快、喜悅的感受。今天我們向您介紹的主人公,一生與這小小的竹笛相伴,被不少人稱為“廈門民間第一笛”。他就是年近六旬的許金桔。1月10日,一個晴朗的午后,記者到萬壽路6號702室許金桔家,聽到陣陣清脆的竹笛聲,心頭的煩亂頓時消散了。許金桔說:“我覺得吹笛子能夠找到快樂,讓自己陶醉,也能感染周圍的人。” 許金桔出生在1947年。10歲時,他偶然聽到廣播里播放的一首樂曲,清脆、明亮的聲音一下吸引住他,鄰居告訴他,那是笛子。就是從那時起,許金桔喜歡上了笛子。
“第一支笛子是10歲的時候買的,很貴,3毛7分錢,是舅舅買給我的。”由于家里沒有一個人懂音樂,他吹得頭昏眼花,還是吹不出聲音來。11歲時,他進入晉江農村組建的南館學南音演奏,但學的是工尺譜(南管音樂的記譜法),與現代樂譜不大一樣。于是,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許金桔靠著自己琢磨,反復嘗試,聽廣播里的笛子音樂來自學。
18歲時,許金桔參軍到廈門,部隊給了他機會,他開始正式學習笛子吹奏。“我到部隊一年后,福建海軍基地要成立文工團,我因為有音樂特長,被選入文工團。”許金桔十分珍惜這難得的機會,每天堅持到海邊練習笛子吹奏,把子彈殼、鋼筆帽,甚至樹葉,都當成樂器來練。不久,他擔任了笛子獨奏。
每天吹奏著自己心愛的笛子,許金桔感受著無比的幸福,也激發了創作熱情。1976年他創作了第一首口笛獨奏曲《軍營的早晨》,這首曲子在1994年獲得廈門國防杯文藝比賽三等獎。他也制作樂器,他最喜愛的一支口笛就是自己做的,用這支口笛吹出的《軍營的早晨》,模仿起床號、出操號惟妙惟肖,很受戰士歡迎,被稱為“軍中神笛”。
1985年,許金桔轉業到廈門市供銷社。他參加了單位、市里和省里的各級文藝匯演,并創作了笛子與巴烏(云南少數民族樂器)獨奏曲《我愛我的臺灣》、兒歌《我愛廣播小喇叭》等。許金桔還琢磨了自己能接觸到的民族樂器的吹奏,如巴烏、排簫、葫蘆絲、南噯、塤等。
幾十年來,他參加了大小1000多場次的演出,讓喜歡音樂的群眾、職工都記住他。很多人因為聽到他的演奏,紛紛上門拜師,跟他學習吹奏笛子、洞簫等民族樂器。2004年9月,許金桔在陽臺山社區居委會的支持下組建了南音社,召集了20多名南音專家、南音愛好者,免費教學各種管樂吹奏。
“笛子要吹給群眾聽。”南音社成立后,許金桔和社員們每個星期二都到居委會的多功能廳演奏。您在工余閑暇或心緒煩亂之時,不妨去那里聽一聽悅耳的笛聲。
“第一支笛子是10歲的時候買的,很貴,3毛7分錢,是舅舅買給我的。”由于家里沒有一個人懂音樂,他吹得頭昏眼花,還是吹不出聲音來。11歲時,他進入晉江農村組建的南館學南音演奏,但學的是工尺譜(南管音樂的記譜法),與現代樂譜不大一樣。于是,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許金桔靠著自己琢磨,反復嘗試,聽廣播里的笛子音樂來自學。
18歲時,許金桔參軍到廈門,部隊給了他機會,他開始正式學習笛子吹奏。“我到部隊一年后,福建海軍基地要成立文工團,我因為有音樂特長,被選入文工團。”許金桔十分珍惜這難得的機會,每天堅持到海邊練習笛子吹奏,把子彈殼、鋼筆帽,甚至樹葉,都當成樂器來練。不久,他擔任了笛子獨奏。
每天吹奏著自己心愛的笛子,許金桔感受著無比的幸福,也激發了創作熱情。1976年他創作了第一首口笛獨奏曲《軍營的早晨》,這首曲子在1994年獲得廈門國防杯文藝比賽三等獎。他也制作樂器,他最喜愛的一支口笛就是自己做的,用這支口笛吹出的《軍營的早晨》,模仿起床號、出操號惟妙惟肖,很受戰士歡迎,被稱為“軍中神笛”。
1985年,許金桔轉業到廈門市供銷社。他參加了單位、市里和省里的各級文藝匯演,并創作了笛子與巴烏(云南少數民族樂器)獨奏曲《我愛我的臺灣》、兒歌《我愛廣播小喇叭》等。許金桔還琢磨了自己能接觸到的民族樂器的吹奏,如巴烏、排簫、葫蘆絲、南噯、塤等。
幾十年來,他參加了大小1000多場次的演出,讓喜歡音樂的群眾、職工都記住他。很多人因為聽到他的演奏,紛紛上門拜師,跟他學習吹奏笛子、洞簫等民族樂器。2004年9月,許金桔在陽臺山社區居委會的支持下組建了南音社,召集了20多名南音專家、南音愛好者,免費教學各種管樂吹奏。
“笛子要吹給群眾聽。”南音社成立后,許金桔和社員們每個星期二都到居委會的多功能廳演奏。您在工余閑暇或心緒煩亂之時,不妨去那里聽一聽悅耳的笛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