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作于1838-1844年間,于1845年首次上演。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中,這一首是最為著名的,與貝多芬的 D大調,勃拉姆斯的D大調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并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整部作品充滿了柔美的浪漫情緒和均勻齊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處理手法精妙絕倫,旋律優美,技巧華麗,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不僅是門德爾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國浪漫樂派誕生以來,最美麗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認為這部作品是小提琴協奏曲的"壓卷之作"。
全曲由三個樂章構成,樂章之間不中斷地連續演奏,這在當時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圍的快速流動被切斷;而各樂章卻各自獨立,體現了門德爾松以古典派傳統為基礎,并灌入新時代氣息的典型作風。 第一樂章:熱情的甚快板,e小調,2/2拍,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樂章。第一主題是一個充滿幸福,又蕩漾著憂愁的優美旋律。 這一樂章是如此的出名,以至于一提到門德爾松,人們便會聯想到這個主題。同時, 這一樂章的華采樂段也體現了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巧。第二樂章,行板,D大調,6/8拍,這是一個抒情的而且富有門德爾松韻味的極其醇美的樂章。第三樂章,以奏鳴曲式寫成,也是世界著名的樂章。
全曲由三個樂章構成,樂章之間不中斷地連續演奏,這在當時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圍的快速流動被切斷;而各樂章卻各自獨立,體現了門德爾松以古典派傳統為基礎,并灌入新時代氣息的典型作風。 第一樂章:熱情的甚快板,e小調,2/2拍,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樂章。第一主題是一個充滿幸福,又蕩漾著憂愁的優美旋律。 這一樂章是如此的出名,以至于一提到門德爾松,人們便會聯想到這個主題。同時, 這一樂章的華采樂段也體現了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巧。第二樂章,行板,D大調,6/8拍,這是一個抒情的而且富有門德爾松韻味的極其醇美的樂章。第三樂章,以奏鳴曲式寫成,也是世界著名的樂章。
更多: